我现在什么都不想干

不想干的原因是焦躁的情绪。

这种情绪不是最近才有的事,大学第一天就开始了,更可以追溯到高考结束后的第一天。

在萌芽阶段,先是感到一个故事结束后的无事可做,在虚无主义的边缘徘徊。然后渴望得到一个指引自己的目标,其实那当然有,是遥远的梦想,但却没有想象中远而有力的引力。

不过每个时期开始时都是一样的吧,初一初进校门,我们都被告知要好好学习加油中考,高一时则换成了高考。但是,那时的我们真的会马不停蹄地去着手准备吗?或许吧,更多倒是在伙伴社团等等人与事之中,做一件孩子最喜欢的事:玩。是的,无论怎么反驳,这个年龄段的我们真的还是孩子,哪怕已有些许成熟的气质表现。

朋友们的陪伴是征途路上最好的粮草,最甘甜的清泉与最凉爽的微风。

一天天地过去,你得到想要的了吗?你的心情与状态在此刻又如何呢?

我想到,能与喜欢的人一起聊天,一定很治愈吧。现在的我已经失去大多对孤独反面的抵抗力,内心渴求心与心的连结。回望初中高中,像遥不可及的童话,才知道那或许就是童话,因为童话里是没有主人公对日期的察觉的,只是日子一天天过去。他的身边总是那么多伙伴,回到家一个人的时光倒是平衡了日常交往的疲惫。这恰恰说明,一个人可以忍受的孤独是有限的,超出之后,最筋强力壮的威猛先生也会抱头痛哭,露出最脆弱的那一面。

现在呢?我不喜欢“孤独是常态”这种说法,好像命运就是既定的,未来再努力也无法改变,发自麻木的行尸走肉的人们口中。每到夜晚就会暗自难过,彻底理解了朱自清先生的“热闹是他们的,而我什么也没有”。高中初学此文时,和同学把它当作热闹生活里相对冷清时刻的自嘲,大学再读此文,感到的是无边的落寞。

上周有一夜和三位朋友一同出去游玩,相谈内心数多想法。回来之后内心是满足的,第二天是充满了动力去面对先前积压的繁事的。昨夜大悲,今夜愈发无力,这样的陪伴,想要更多。

以前问过自己,为什么喜欢线下见面呢?我对Youu说,我可以在那一刻触碰到你们的所有——声带振动发出的第一无二的声音,生动活现的相貌,是情绪的冲击,摆脱了虚拟的桎梏,包括了最喜欢的短语in the flesh。网络上千百次的彻夜对话,都没有现实中的一次见面更能治愈人心。

把想说的话在线上写出了,所以我还是不开心。

- ☕ -